华为为什么不能造车?看企业常犯的2大错误
  • 点击量:43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4-02


   昨天,华为发布了一份《关于华为不造车的决议》引发热议。这份公告由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签发,他重申“华为不造车”且“有效期5年”,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制度规定,我相信任正非会签订“本人有生之年,华为绝不造车”的决议。

   现在正处全球电动汽车大革命的爆发之际,而这关键的五年,正好是电动汽车的战略窗口期,窗口期一过,再想入局只存在理论上的可能性了。所以,华为不可能不知道这决议意味着什么,但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依然强调:第一:华为不造车,以后也 没有任何“华为汽车”;第二:禁止过度滥用华为品牌,并将对所有旗舰店和授权店进行清理整顿,华为要回归到战略和定位上来。

   大家注意了,这两个点都很有意思,具有较高的战略价值,非常值得企业家们来思考:

   第一为什么华为不能造车呢?第二:为什么不能滥用华为品牌?

   首先来分析第一个价值点:华为为什么不能造车呢?

   我总结了一下,和大家分享:华为不造车,短期考虑是规避与客户的竞争,中期考虑是减少造车带来的财务压力,长期考虑是聚焦回归主业,保持战略定力。

   大家都知道,华为有汽车业务,汽车BU有三种模式:零部件供应模式,HI模式和智选车模式,华为和大多数车企都在合作。如果华为造车必然会和所服务的车企客户正面抢生意,客户会顾虑重重甚至不合作,抢了客户的奶酪,这必然会失去更多的客户,就会影响到华为整体的汽车业务。

   无独有偶,我在华为遇到过这个问题:20197月,我受邀在深圳华为坂田总部与华为网络能源的一位负责人,探讨如何将嵌入式电源产品推向市场,当时负责人就问了我一个同样问题:他们的主要对手是台达,科索、维柯、雅特生,伟创力、无锡联美兰达等,但这些又是他们的客户,所以当他们的嵌入式电源推向客户时就受到很大的阻力,客户不想给华为造子弹来射向自己。

   如果华为造车也会面临相同的困境。

   所以短期来看,是为了避免与客户的竞争,为华为汽车BU带来一个和平的发展局面。

中期来看,也是为了缓解造车带来的财务压力。我们来看华为2022年发布的财报:2022年实现销售收入6423亿元,同比增长0.9%,净利润356亿元同比下降68.7%,经营活动现金流178亿元下降70.2%。在销量不增加,利润却大幅减少的前提下,2022年的研发费用比2021年还多了188亿,说明华为的财务压力也是比较大的。

   而造车是一个非常烧钱的项目,动辄几百亿只是个入门级,蔚小理汽车投入了几百亿,小米预计投入700亿,而且后期还需要大量的人才、技术与资金的不断支持与迭代。更致命的是,汽车是个非常复杂又巨头林立的行业,你还不一定能赢得了这场全球化的汽车大战。

   为了一场不确定性的局部胜利去增加整体财务风险,是不合算的。

   最后,长期考虑来看,放弃造车是为了不偏离主航道,战略聚焦,回归主业。华为的战略主航道是ICT,核心是“管战略”与“云战略”,而不是“端战略”,如果华为要同时在三个领域发力,战略容易失去焦点,三个目标同时达成是比较困难的。

   这时必须要做选择,战略的核心是略,不是战。只有果断放弃,聚焦主航道,增强主航道的竞争力,通过压强原则,做强主业,才能对抗世界级的不确定性风险,才能让华为在主航道继续保持世界领先的优势。

   而“端业务”并不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因此,华为2020年毫不犹豫卖掉端业务荣耀手机等非核心业务过冬,就很好理解了。

   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关键点实现突破才有机会。就像任正非经常说的一句话:不要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消耗战略竞争力量。

   所以,华为不造车更多是基于是战略层面的思考,华为有着更高层面的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长远思考。

   我们来看第二个价值点:为什么不能滥用华为品牌?

   这就涉及品牌战略的问题。一个成功的品牌,通常在顾客心智中占据了一个有价值的词。

   特劳特说,商业竞争的基本单位不是企业,而是品牌。一个品牌只能代表一个品类,如果一个品牌代表了多个品类,那么就会模糊顾客的认知,稀释品牌在心智中的价值。

   华为以前是2B业务,大家不了解,心智是空白的。后来华为做手机,就以手机成功地占据了消费者的心智。后来华为进入“端战略”,推出了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1+8+N1就是智能手机,8就是8种外设,包括VR、智能耳机、智能穿戴、平板、PC、智能车机等,N是指所有的智能家居和IoT的广泛产品。前面统统加上“华为”品牌,这就很危险了。

   五年前的华为与今天的华为,大家感觉有些什么变化吗?

   华为企业的国民地位上升了,但品牌力却下降了。为什么呢?

   大家想想,五年前华为在消费者心智中等于手机,现在呢?好像什么都在做,华为是什么不清楚了。对华为的认知越来越模糊了。

   原因是华为所代表的品类太多了,而且都是用同一个品牌名:华为。就这大大稀释了品牌的力量。一个品牌什么都是,就什么都不是。多即是少,少即是多。

   而华为的“端战略”很容易一不小心就带来品牌泛化的盲目延伸,如果华为没有保护好,很容易陷入品牌多元化的陷阱。那么,若干年后,华为这个金字招牌很可能会沦为一个平庸的品牌。

   品牌泛化是灾难。大家还记得日本的松下与索尼吗?他们品牌多元化后影响力的下降,就是我们今天很多企业的前车之鉴。华为千万不能走向这条路。

   所以,保护好品牌,也是在保护好企业的核心资产,在保护好顾客的心智认知。

   徐直军331日表示:华为没有任何品牌的车,之后也严禁华为品牌出现在任何汽车品牌前面,或作为汽车品牌出现。他强调,华为用三十多年发展构筑的品牌,不能被随意滥用。

   很高兴华为也看到了这些问题,相信接下来他们会进行一轮新的品牌变革。

   所以啊,华为放弃造车是一种高深的战略智慧。正是因为这种战略性放弃,才会有更多的合作伙伴,未来在大街上才能看到更多的车里拥有华为。

   以舍为得,以退为进通常是一种基本的战略素养,也是古典的东方智慧。

   就像电影《卧虎藏龙》中一句经典台词:当你紧握拳头,里面什么也没有;打开双手,却可以得到一切。

   祝福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