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字长文深度解读茅台成功之道 ——茅台成功七法
  • 点击量:20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4-03-17

茅台成功七法之一:选对赛道

        2023年,茅台集团营业收入达到1645亿元同比增长20.5%。利润总额1083亿元,同比增长18.8%茅台集团正式迈入营收利润双千亿时代。

       茅台为什么会成功呢?2023年我受邀到茅台集团,通过和他们领导的交流,算是近距离感受到了茅台独特的文化。这次我会用7个视频,来分享茅台成功的七法,这七法几乎适用于每个企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茅台成功的第一个方法,就是选择对了赛道。

各位,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赛道决定生死。比如理想汽车的成功,就是因为没有选择传统的纯电模式,而是选择了一个被行业看不上的增程路线,围绕家庭出行做大型SUV,非常成功。比如花西子,一开始就没选择做护肤赛道,而是选了彩妆赛道,成功避开了与西方大牌的竞争,一句东方彩妆,以花养妆广为人知。还有,钉钉当年如果跟随微信进入个人社交这个赛道,继续强推“来往”,结果一定是死路一条。好在钉钉及时调整方向,转向企业社交赛道,才有了今天钉钉在企服的地位。

选赛道,就要选择那种自己强,对手弱、行业乱、趋势好的赛道。

茅台做酱香,从60年代就开始了。大家都知道,一瓶茅台酒要花54个月才能出厂,非常漫长。茅台酒厂始终坚持最为传统的固态发酵,坚持“以酒兑酒”,不加一滴水,坚持酒窖的自然养成,这一度曾被认为是落后模式的代表。

90年代,尤其当年标王“秦池”以各种勾兑酒获得巨大成功时,分管茅台的上面领导也几次敲打茅台工厂的负责人,让他们换换思维,不要只做长周期,回报慢的酱香酒,也可以考虑下其他香型的酒。但茅台酒厂的领导不为所动,放弃赚快钱,选择长期主义,赚未来的钱,依然坚持只做“酱香”。结果秦池没有了,茅台却创造了行业奇迹。就靠着这慢功夫,笨战略打败了我们常人所谓的聪明人。

1979年之前,都没有“酱香型白酒”这个概念,是茅台率先识别并提出酱香型,让酱香成为中国白酒十二大香型之一,而且重新定义了酱香白酒这个赛道。所以,只要选对了赛道,就坚持长期主义,做时间的朋友。把握住了战略机会,投多少钱都是一场胜利。


茅台成功七法之二:做强品类

我问问大家,平时你买东西,买的是品类还是品牌?比如在超市你口渴了,你是怎么思考的?我们来回想一下:你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喝什么,水,果汁、可乐还是奶茶?这些属于品类,对吧。假如你决定喝水,是选农夫山泉,娃哈哈还是百岁山呢?这些属于品牌吧?最后可能你拿走了一瓶熟悉的农夫山泉。所以,顾客首先想到的是品类,但在选择的时候表现在品牌。品类,是隐藏在品牌背后的关键性力量。所以啊,记住了:真正满足客户需求的不是品牌,而是品类。你平时做所有的营销工作,都是为了让你的品牌排在这个品类阶梯数一数二的位置,让你的品牌成为品类的代表,成为顾客的心智首选。

茅台既然选择了做酱香型白酒小池子里的大鱼,那么企业要发展,必然要把酱香这个小池子做成大池子。否则的话,品类太小会限制茅台的发展。品类是冰体,品牌是冰山,品类越大,品牌的规模才有机会做大。

这让我想起了几年前和一位老板交流,他做花生酥全国第一,占了行业50%的份额,但整个行业才十几个亿的规模,企业遇到了增长的烦恼。所以我多次告诉企业,作为领导者要容纳竞争,做大品类,去引领行业的发展,不要总是推自己的品牌,而要改为推花生酥这个品类。要告诉顾客为什么要吃花生酥,吃花生酥有什么好处。如果大家都不吃花生酥了,你作为领导者是没意义的。必须要带领对手一起教育消费者,繁荣行业。当年东阿阿胶就是这么做的,在阿胶品类很小时,东阿选择了推品类:人参,鹿茸与阿胶,号称滋补三大宝。它没有说“人参,鹿茸与东阿阿胶,号称滋补三大宝”,结果阿胶这个小品类开始受到欢迎,于是做阿胶的企业也多了,行业也就繁荣起来了,东阿作为行业领导者,自然也是最大的受益者,所以才有今天东阿的市场规模与地位。

茅台就是这么做的。茅台为了让更多的同行来做酱香,选择了完全公开生产工艺,12987工艺,人人可以来学习。同时,茅台还为酱香型制定了评价规则,做了一个惊人的创举:从对味道的品评变为对香味的品评,改变了数百年来人们对白酒优劣的评价标准。1964年,茅台发现了“酱香”典型体,进而把“酱香”定义为茅台酒的最基本特征。并在1979年的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让“酱香”成为继清香、浓香和米香后的第四大香型。从此,白酒产业进入了“一香定天下”的时代,作为香型的发起者,茅台酒成为这次行业突变的最大获益者。包括对茅台镇酱酒产地的地理标志的申请等等。

正是因为茅台酒厂坚持做强品类,做大品类,容纳竞争,因此提前为酱香型品类修建了一个很好的赛道,才有了后面无数的企业在这条酱香赛道上的跟随与奔跑,包括后来四川的郎酒集团,聚焦酱香型赛道推出青花郎,诉求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自此白酒行业正式刮起了酱香的风口,茅台与对手共同完成了一次行业的教育和酱香的流行。

2023年,酱香型白酒占了白酒行业10%的产能,30%的销售,却拿走了行业40%的利润。无疑,茅台自然成了这个酱香型赛道中最大的受益者。


茅台成功七法之三:超级大单品

2023年,茅台集团营业收入达到1645亿元利润总额1083亿元飞天茅台这一个单品,就占了85%的销售份额,典型的超级大单品。

中国企业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喜欢做多产品,却很少有强势的超级大单品。什么是超级大单品呢?第一它是企业产品的“明显代言人”,代表了企业的产品形象与竞争力。第二它必须是。“大”意味着企业需要集中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和资源,将其投入到一个核心的产品上,通过压强原则,将所有资源集中在一个关键点上,实现市场的单点突破,从而带动其他周边产品的发展。

比如波音的737机型,巴宝莉的风衣,路虎的揽胜,老干妈的豆豉辣酱,可口的经典可乐,娃哈哈的AD钙奶,瑞幸咖啡的生椰拿铁、蒙牛的特仑苏,伊利的安慕希,洋河的蓝色经典等等

人们对一个品类的认知通常始于一个产品或品牌如果品牌能拥有一个鲜明、独特而令人难忘的代表性产品,将有利于进入顾客心智并扎根其中,那么在顾客产生品类需求时也容易被突出和优先选择。品牌应该在早期,就要有意识地甄别或设计出自己的代表性品项,集中打造,这将有助于加深顾客对品牌的认知。

缺少强势的超级大单品,就像一支没有巨星的国际球队,或者一家没有招牌菜的餐馆,缺乏竞争力。当年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大行其道的时候,统一通过推出“老坛酸菜牛肉面”大单品,对康师傅形成了很好的战略奇袭,从而守住了自己当时摇摇欲坠的市场。同理,茅台旗下的飞天系列,对五粮液旗下的经典普五也形成了一个很好的战略压制。

因此,没有超级大单品,企业难以在市场中立足,难以建立品牌。没有超级大单品,难以主导市场,掌握定价权,难以形成货架的霸权、渠道的霸权,也难以形成对经销商的吸引力。

企业一旦有了自己的超级大单品,就会形成很强的竞争力,无论在销量还是利润上,大单品都将成为企业最大的功臣。因此,制定超级大单品通常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


茅台成功七法之四:高端定价

茅台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坚持高价策略。茅台在创业之初,就坚持高端市场,高端定价。我们来看看历史上茅台酒的价格:1955年,茅台酒在北京和天津的零售价就是2.25元一瓶,当年国家机关普通行政人员的月薪为二三十元,猪肉每斤才3毛钱。1989年,茅台的零售价是208块,那时全国城镇工人的月均收入也才一两百块钱。今天的茅台价格,以飞天为例,大概在2900元左右,所以,相比老百姓的薪水和普通食品而说,茅台酒是名副其实的高价商品。

现在的茅台价格体系就像一个橄榄球,以飞天的价格为中轴线,飞天上面有生肖酒、纪念酒、节气酒还有更贵的年份酒尊品。飞天下面有百元价位的王子酒、迎宾酒、汉酱、赖茅及千元价位的1935系列,这些系列覆盖了不同的价格段,共同组成了一个强大的茅台家族。

所以,高价定位,是很多品牌在创立之初常用的一种品牌策略。高价,通常代表了一种高品质,高品位、安全感和身份感。而且高价容易拉高品牌的势能,建立一种高端的心智认知,有利于建立品牌的高端形象。比如特斯拉,08年首次推出的首款电动车就是高端电动超跑,当时的市场定价上百万,这款车一亮相,就迅速在全球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这也为后来特斯拉,在电动车细分品类占据高端市场建立了很好的心智高地。

包括小罐茶,在品牌诞生之初就坚持走高端化路线,小罐茶,大师作,八位大师联手打造,因此一开始就获得了比较高的品牌势能,这为他后期推出不同的品牌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养分。

还有蔚来汽车,2017年推出第一款电动车时就定价在45万以上,以SUV车型作为突破口,从第一天开始,就在消费者的心智中建立了国产高端电动车的认知,在市场上打开了一个有利的局面。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当然,并不是说品牌成立之初都要走高端路线,这只是茅台高端定价的成功,算是为大家提供了一种战略的选择。其实,走高端化路线是需要一些前提条件来支撑的,而且,高端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茅台成功七法之五:借势故事

长江商学院的校训是:取势、明道、优术。第一个,就是取势,也就是,做企业要学会借势。

势,是战略的放大器。如果当年诸葛亮没有借东风的势,就不可能有后面的火烧赤壁了。

茅台的成功,也与它高明的借势密不可分。并且,茅台非常善于讲故事,茅台绝对是中国白酒行业中的“故事大王”。

我总结了一下,这么多年,茅台主要讲的故事有三个:第一个是巴拿马金奖,并坚决做实巴拿马金奖一事,将砸酒飘香引来评委的故事放大宣扬,基本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甚至连中学生的阅读课本中也经常会出现,可见影响力之大。到底是不是真的呢?我们来看看, 1954年,茅台酒瓶的背标写得是“巴拿马赛会世界名酒第二位”;1984年,背标变成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获奖状”。到了2003年,瓶身背后的内容变成了“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这奖过几年怎么就变一次呢?事实是什么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茅台是第一个把这个故事讲进我们心里的。

第二个是国宴用酒,讲1949年作为开国大典的宴会用酒,并以此来打造“国酒”这一形象。这个又有争议,因为1949年在开国大典时西南都没解放,何况还相隔几千里,那么多酒怎么可能过得去呢?所以当时用的是山西汾酒。当然,后面我也查过资料,有人回忆在宴会上喝到过茅台。也就是说,只要在宴会上有几瓶茅台,那也算是打了擦边。但就因为这点擦边,茅台大书特书,在“国酒”外衣的助攻下,2001年才上市的茅台,用了不到二十年时间,成为全球第一酒企。所以,你不一定是第一个做的,但你要成为第一个讲的。

第三个故事就是红军长征的故事,茅台酒帮助红军战士疗伤擦脚,通过与红色文化的深度绑定,让茅台酒在功能和文化上再次得到升华,最后,将茅台酒定义为只能在茅台镇里生产,强调它的稀缺性,再将离开了茅台镇就生产不出茅台酒的概念广而告之,从此茅台封神,正式代表了中国白酒。

讲这三个故事啊,是想告诉大家茅台是怎么去借势的。不是要大家去质疑茅台,我们去质疑茅台的故事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些故事已经深入人心,很难改变。何况,在营销的世界里,本来就没有真相,只有认知,你的认知,就是真相。

所以,做品牌一定要学会借势,讲好故事。当然,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那是让自己第一个率先进入顾客心智。


茅台成功七法之六:化危为机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轻松成功,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困难,茅台也不例外。但在面临困难时,每一次茅台都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强大的组织韧性和化危机为机会的能力,这点非常值得企业来学习。

在历史上,茅台遭遇过四次重大的销售危机,第一次是在89年的经济不景气、第二次是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第三次是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第四次2012年中央八项规定出台的限高政策。每一次危机,都把茅台逼到了濒临崩塌的绝境。但是,通过危机倒逼改革,茅台酒厂的每一个重大转折都与这四次危机有关:第一次是让酒厂彻底剪断了与国营专卖体系相连的脐带,第二次是逼出了销售公司的组建,营销团队的建设。第三次是实现了对同行的超越,第四次则告别了对公务消费的高比例依赖,完全市场化,甚至年轻化。四次危机,反而成了一次马拉松接力赛,茅台终于跑成了中国白酒的老大。

其实每一次的危机,都是一次行业的动态优化,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下,淘汰掉的都是那些不能适应危机环境的落后企业。相反,很多企业反而以积极的心态,将每一次的危机看作为一种机会。比如华为、苹果、特斯拉、比亚迪、阿里巴巴等几乎所有行业的头部企业,都经历过很多次危机,但每一次危机过后,企业反而越来越强。面对困难,打胜仗已经成为企业的一种基因,一种信仰。

巨石崩裂时,有人看见了恐惧,有人看见了光!危机的背后,往往就是机会。所以,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要抱怨拿到的牌不好,把手里的牌打好才是本事。


茅台成功七法之七:拥抱年轻人

茅台,作为中国最高端的烈酒品牌,它的市场地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很难被撼动。居安思危,忧患意识,是很多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存之道。茅台当前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年轻的群体中建立起品牌的消费认知,培养年轻人的第一口酱香酒的口感,以及推动茅台品牌的年轻化、时尚化,防止品牌老化,这都是茅台当下及未来所要面临的问题。因此,抓住了年轻人,就是抓住了茅台的未来,这是茅台的战略阳谋。

20223月,一个叫“i茅台”的APP上线了,第二天,“i茅台”的APP就成为苹果商店下载量最高,热度最高的一款APP。首日预约的短短一个小时,申购人数达622万人次。到今天,注册用户已经突破5000万,日活800万,2023年,这个APP平台实现了280亿的销售收入。

而且,茅台还与网易联合推出“巽风数字世界”APP,注册用户人数也是超百万,一年的交易额近50亿。

同时,茅台和蒙牛推出茅台冰淇淋,和德芙推出酒心巧克力,与瑞幸推出酱香拿铁咖啡,2023年,这三款茅台破圈产品已实现4.3 亿的营业收入,仅酱香拿铁这一个单品就突破了4000万杯。

所以啊,为了拥抱年轻人,茅台一直在推动品牌的年轻化战略。茅台酒的主要消费人群都在35岁以上,提前10年布局年轻人,让年轻人熟悉茅台的酱香口感,用10-20年时间来培养下一代消费者,就好像肯德基和麦当劳的儿童游乐区,儿童餐,生日宴等,都是为了培养10年以后的顾客,这让我们也看到了茅台在做战略方面的前瞻性和长远性。尤其是敢于突破自我,拥抱变化,布局未来的战略眼光与魄力,很值得企业去学习。